快捷搜索:

《科学》:基于测量数据的地球碳循环轨迹初步

  “科学”:基于测量数据初步探索地球的碳循环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多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地球的碳循环轨迹。由Max Planck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的Christian Biel领导的国际小组最近发表了两项研究,首次根据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依据的测量数据,估算地球上二氧化碳的自然释放和吸收新基础,这两个报告已在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通过收集数据和研究人员首先回答了涉及全球变暖的全球温室气体平衡问题:人类,动植物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多少大气二氧化碳可以比迄今为止的气候变化数学模型更准确,更可靠地预测气候变化的后果参与研究的各国的技术人员根据“FLUXNET”的倡议,在世界各地的60个地点设立了测量点,对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长期跟踪测量,以确定释放和研究人员先前根据数学模型和有关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呼吸和气候的假设,确定了特定生态系统内温室气体的吸收。他们的测量表明,每年大气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约为1230亿吨,其中热带雨林贡献率为34%,而热带雨林则大于热带雨林。草地贡献率为26%,表明密集​​的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有较大的影响。全球碳循环是影响热带稀树草原水分的决定性因素,只有30%的原位二氧化碳被吸收,其余的70%是雨水的作用。在雨林地区,雨水的影响并不大,只有29%的二氧化碳被雨水带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每年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约700亿吨。一个惊人的发现是温度对碳循环影响较小。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的Markus Lechistein和他的同事在第二项研究中指出,即使一周内气温上升了10摄氏度,动植物呼吸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速度也会加快,但速度将不会超过2倍,而到目前为止,气候变化的数学模型认为,这个增长将达到3倍到4倍。 Lechistein说,他们最新的研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观测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当前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